本报记者 田应明 欧阳仕君 周胜军
弥足珍贵的生态文化资源,正在回馈湘西大地。
4月14日,吉首,湘西黄金茶第四届品茶节举行。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央视名嘴董浩、著名作家王跃文、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茶叶产业专家包小村等名家闻着茶香而来,他们说“有这么好的土壤、水质、空气,就一定会有这么好的黄金茶。”
同一天,凤凰,“跨文化视野中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展”举行,“中国艺术家平行展”揭幕。中意艺术家作品荟萃,展示了两国当代艺术家的成就,双方艺术家还就艺术经验一起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凤凰人在微信朋友圈里留下了这样的话:以前我们凤凰的黄永玉到意大利去,现在意大利的艺术家集体到凤凰来。
因绿色而获得发展,因文化而获得尊重,湘西对生态文化不遗余力地呵护,最终赢得回报。可以预见,绿水青山将为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探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湘西实践
“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是湘西州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州委书记叶红专指出。
“湘西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表示。
2010年中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成立,湘西州适时提出了“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战略构想与发展蓝图——把州域1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大公园,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
在“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指引下,湘西州各种弥足珍贵的文物和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目前全州拥有2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多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2012年,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5年,永顺县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拨开800年的历史迷雾,老司城——这个中国湘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向世人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湘西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2018年,泸溪下湾遗址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下湾贝丘遗址是我国南方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文化遗存地之一,完整保留了史前及历史以来的古文化发展脉络,也是对氏族社会以来人们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的记叙。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承保护湘西原生态文化,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湘西民间的共识。
“钢火烧龙”,是流传于湘西地区,以吉首市马颈坳镇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元宵节民间狂欢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近几年,在“钢火烧龙”面临失传时,在商业上小有斩获的马颈坳人张孝铭不惜投入巨资抢救保护这一民俗文化。因为坚持,“钢火烧龙”的名头更响了,热爱这一民俗的年轻人更多了。
张春海,一位“85后”苗族大男孩,打小热爱苗族挑花。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艺术,他潜下心来,与丝布为伴,飞针走线,专注苗族挑花17年,现在成了苗族挑花传承人,多幅苗族挑花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吴廷翠,一个普通农家女孩,从小就听苗歌长大,与苗歌结下了深深的感情。在同龄人普遍外出务工的时候,她却像着了魔一样传播传承苗族文化,遍访武陵山区有名的苗歌师,向他们学习。今年,她带着湘西苗歌走上了“星光大道”……
铸就“诗与远方”的湘西名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依托凤凰古城、永顺老司城、吉首矮寨大桥奇观等金字招牌,依托浦市、里耶、边城(茶峒)、芙蓉镇(王村)四大古镇,依托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依托绿水青山,湘西,已然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开拓“诗与远方”,湘西人从来不缺胆气与灵气。
2014年,吉首人林杰跨行创建了“山谷居民”品牌,矢志用湘西元素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一头扎进来后,他首先建成湘西苗族刺绣技艺传习所,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进行了苗绣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山谷居民”已涉足苗绣、土家织锦、蜡染、文创等多个领域,其产品受到游客的追捧。现在,林杰已拥有15家直营和加盟店,经销商及合作伙伴分布在新加坡、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广西等地。
周明霞,沅水岸边浦市古镇的奇女子,毅然放弃公职,在古镇内的古宅里开办湘西最具特色的客栈——青莲世第,现在已成为湘西文旅的一张名片。李菁,周明霞的学生,毅然放弃大学教师职位,回到浦市开了一家品位不俗的民宿——遇见美宿,在互联网上颇受关注。 (下转二版)
本组图片由 张 谨 范峥晖 摄